|
|
不断创新成就“丝网之都” |
发布者:振超网业 发布时间:2013/6/7 阅读: 1794次 【字体: 大 中 小】 |
2010年,安平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发现,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其丝网产业存在产业集群大,单体规模小,发展松散;科技人才少,产品创新能力低;没有工业园区,抑制企业成长等弊端。 2013年,他们对丝网产业又一次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优中生新,做到丝网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由大到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三年间,安平两次主动对丝网产业“寻找差距”。而这两次“寻找差距”,恰恰代表着安平丝网业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代表着安平寻找自身发展缺陷,力图做大做强“丝网之乡”。而第二个阶段则代表着安平丝网产业在不断寻求升级和突破,其发展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把安平打造成国际丝网产业发展的中心,将“丝网之乡”升级为“丝网之都”。 从“乡”到“都”,是产业从区域化到国际化的升级,是安平丝网产业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实现这个跨越,安平也许还要走很远的一段路。 做高科技附加值的丝网产品 丝网,是丝和筛网的统称。安平丝网产品按生产工艺分为拉拔、编织、焊接等6大系列;按照生产材质分为不锈钢类、化纤类等6大系列。丝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汽车制造等工农业生产、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其市场容纳率极高。在国内说到丝网,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安平。因为凭借着其生产的丝网产品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出口的丝网产品数量占中国丝网出口总量的80%,安平县在国内丝网业界,已经成为一个无人能撼动的巨人。 然而把发展目标放到国际上之后,安平却发现自己发展的自信心倍受打击:安平丝网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核心技术,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他们的丝网产品在市场上多以代工形式出现。所以,在市场上表现出的是:“安平制造”只能卖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而在产业内部发展则表现出:安平丝网业在国际产业发展上已经落后,甚至在一些高端产品圈内,毫无话语权可言。安平对丝网产品生产的控制权,并没有转化为对产业发展的控制权。引领行业发展,建设“丝网之都”无从谈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安平在经历起初的阵痛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丝网产业对新技术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抱着低端产品走量赚钱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从而引领产业发展,途径只有一个:必须实现安平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做高科技附加值丝网产品。一旦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控制权,那么这种高科技附加值产品,自然就会变成高利润产品,“安平制造”何愁卖不出个好价格! 面对如此情况,安平丝网企业的老板们纷纷寻找良策,安平县委县政府更是坚定信念,出台政策,力创安平丝网在国际市场的辉煌。 2013年,安平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对企业革新设备进行补贴,凡是企业引进国外的设备,政府给予10%的资金补贴。引进国内名牌设备,政府补贴5%。预计到2013年底,安平县仅设备补贴一项,将支出1亿元。同时,县政府成立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企业搭建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技术共享的平台。2010年至今,安平县为企业引进各种人才1000余人,并对引进人才进行住房和生活补贴。同时,加大企业主体和科研院校联合,围绕丝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研发各类新产品87项、新工艺120多项,其中5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24项获得国家专利,科技对丝网产业的贡献率超过65%。 从安平县县委书记李哲民处,笔者得到了一份“安平发展自我”的材料:下阶段,安平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主攻高端滤器滤材行业,推动丝网产品从做原材料、做中低端制品向做高端制品转变,实现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的转型。 对此,李哲民介绍说,高端滤器滤材是丝网产业的高端产品,也是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产品,常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的市场现在已经达到了500个亿的份额,国外市场是500个亿美元的份额。现在在滤材滤器行业,安平只能做到50个亿的份额,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最急需改变的一个方面。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它的发展是决定整个产业系统生死存亡的关键。就安平县丝网企业目前的情况分析,要想做大做强,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 笔者从安平县政府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安平丝网工商注册户为444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215家,公司制企业1046家,三资企业42家。从这组数据上看,个体工商户有着近72%的占比。而个体工商户,恰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者。 据调查,安平的丝网生产厂最初多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出现,管理人员和工人均为家庭内人员。在家庭内占强势地位的人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的决策者。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沿着“家庭—工厂—公司”这样的模式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了老板文化、老板决策、老板集权式管理。作为安平丝网产业的主力军,一些大中型安平丝网民营企业,现在依然延续着家族式管理模式。 不可否认,在一定阶段内,家族式管理方式有着一定优势,例如向心力强,决策可迅速反应到生产方面等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这种“家长权威”管理模式便不再适用,甚至会阻碍企业发展。 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人把企业老板“小富即安”思想严重,舍不得进行生产设备更新,企业管理松懈,产品层次低且质量差,引发低价竞争等归纳为安平县丝网企业家族式管理的“通病”。 据了解,最近几年,安平丝网产品频繁遭到国外反倾销,主要原因在于安平的丝网质量存在问题。由于丝网产业的利润较可观,很多人在凑齐机械设备和工人后,便开始经营生产。由此,安平的微小型丝网企业越来越多。一方面,企业数量的增多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众多的同行企业之间无疑存在激烈的竞争,有的企业不惜降低产品价格,以“价格战”突围市场,从隐性的角度则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滑。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给安平丝网的对外形象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摆脱家族式经营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家族主义”往往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言堂、家族人治化管理”使企业内部缺少制衡和监督,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绝境。 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须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在这一方面,是安平企业的短板。一些老板认为,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在产生效益方面显得“虚无缥缈”,只有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才是最根本。这显然是对现代管理模式存在着“误解”。 的确,以“管理出效益”的经营方式,其产生效益的周期相对漫长。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现代化的管理是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脉络之上,它是在合理整合企业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基础之上,激活前进动力。一旦发挥作用,可谓影响深远。 显而易见,提升安平丝网产业,要做全球的“中心”,必须实现本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穿着旧行头,抱着老思想是唱不了新戏大戏的。 以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的安平县,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其电子商务发展对丝网业,作用是明显的。 针对国内外市场,安平重点打造了中国搜丝网国内交易平台,建设了庞大的丝网数据库,涵盖了丝网生产企业、销售公司、上下游企业及丝网最终用户5万余家,日发布供求信息近万条,日点击量数万多人次。从而初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丝网行业信息的全覆盖,丝网信息得到广泛、深度的交流和共享。 可以说,电子商务在安平丝网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数据显示,在安平丝网的企业中自身有建设网站的占到88%,没有网站但是打算建的有10.5%,没有网站而且不打算建设的仅仅只有1.5%。显然,企业尝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 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种全新商务模式。同行业内相比,安平在此方面发展已经足够。但在把安平电子商务提升到“丝网之都”的层面,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之快捷、无地域性限制的优点,逐步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层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安平在这方面的努力不可间断。 在县域内开展电子商务,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扶持和服务,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这一方面,安平县已经做得很好。 但同时,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各种电子化的工具来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上风在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促使企业流程再造。在一定程度上用网络及电子手段,用信息治理替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治理方式,用电子商务来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营销体系、财务治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得以发展的最核心因素。企业流程再造是实施深层电子商务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很多企业建立了信息中心,购买安装了适合企业应用的软件,但实施项目搁浅。原因在于流程再造环节因治理不善、部分与职员处理不妥、合作能力欠缺、缺乏既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复合人才等诸多具体原因无法按要求完成。 虽然安平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更多的企业是把电子商务当做一个交易工具,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例子更是乏善可称。 显然,要在全球做生意,安平企业应该更深层次的在电子商务上“借力”。把电子商务从“工具”变成“燃料”,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是出奇制胜的关键点。 打造现代物流的全方位平台 2012年,总投资52亿元的安平聚成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运行,这标志着安平现代物流业的诞生。聚成国际物流园区内仓储、运输的货物,绝大部分与丝网产业相关,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物流园就是为丝网产业而建立的。 现如今,物流园区每年吞吐近两千万吨丝网产业货物,成为华北物流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接下来,安平将在此园区内建立起衡水首个内陆港口。衡水海关的内陆港仓库建在这里,出口丝网产品在安平就可办理手续,直接从本地出港,派送世界各地。 现代物流业是在多式联运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既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这里看出,安平已经把物流园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作用发挥得很好,保障了各项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但这仅仅是发挥了现代物流业最基本的功能:功能性物流服务。 如果以此物流园区承担国际化物流业务,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安平的物流园区还需在集成供应链管理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上做文章。承载“丝网之都”的物流园区,应该是丝网产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服务平台。 以南方某国际物流园项目为例,国际物流采购中心也称为“工业超市”,是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国际物流采购中心包括工业品展示厅、工业品仓储式超市,以及停车场、公寓、写字楼等配套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集产品展示、商品交易、仓储配送于一体,可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展销平台和仓储管理,为产品需求企业提供信息发布、集中采购、订购和配送服务,并可充分利用物流园区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快捷的货物联运服务,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加快商品流通。 据了解,在安平聚成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中,仓储区内货物的仓单抵押贷款开始运作,企业可以把放在物流园中的货物进行抵押贷款。这标志着资金流在物流平台的运作已经开始。 变“展销会”为“产业发展论坛” 作为“当家产业”,安平县委县政府明确意识到,丝网产业是关系着安平“生死存亡”的大产业:在安平县,全县共有丝网产业生产摊点10827家,生产型企业892家,从业人员达到了惊人的14万人。2012年,安平丝网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丝网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安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丝网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 在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本地企业的同时,安平县委县政府积极努力,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造就安平丝网经济的几何式增长。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于2000年,作为全球唯一的丝网专业展会——安平首届国际丝网博览会正式开幕,这意味着安平丝网业在官方的指导下,又一个发展提升点被找到。一年一度的博览会,让“安平丝网”的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并成为丝网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助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第十二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上,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31.8亿元,合同引进资金14.86亿元,达成销售意向2800多份,价值25亿元人民币。会上安平县还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十一五’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国丝网出口基地”荣誉称号…… 博览会这一“会展经济”的表现形式,对安平丝网带来的好处是多多的:产业影响力的广泛传播,生产和销售的“零距离”对接,营销量的激增……这对安平丝网产业发展乃至安平县各项工作的提升发挥了促进作用。 但是把未来定位在“丝网之都”的安平,仅仅依靠展示产品,笼络销售商的展销会形式来引领产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那样下去,安平永远只能是“丝网大市场”。 既然已经着眼于“丝网之都”,那么除了产品营销中心之外,安平的定位更多的应该是产业科技研发中心、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研讨中心、人才培养中心。 因此,安平应把每年一届的“博览会”,升级转化成为“产业发展论坛”。 据了解,在国内各行业举办的产业发展论坛中,除了进行产品销售、产品新技术推介展示的环节之外,最主要的是邀请学界业界各重要人物,对近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产品新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探讨。而他们在这里的探讨,将会直接影响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之上。而这,恰恰是“博览会”难以做到的。 安平以国际“丝网之都”作为发展目标,就应该更多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掌握最核心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抓住丝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有了产业话语权和控制权的安平丝网业,才能成为世界的产业中心。 |
|
|
|